組員: 林辰駿
作品說明: 隨著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,世界人口數的激增與土地過度開發,導致農地面積不斷縮減,糧食供不應求,帶動物價持續上漲。為了提升收穫量及產品賣相,農藥的使用遍及全球,於是我們往往花了錢卻賠了健康。有鑑於此,回歸自然是健康生活的根本之道,如何在人類與大自然爭地的窘境中,發展出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,正考驗著我們的智慧。 「魚菜共生」是專家學者預測為不久將來的新興產業,其原理是將植物、微生物、魚類的代謝關係串聯成一個循環系統。在高中基礎生物的內容中,提及植物的根具有朝向水源生長的向溼性,而生活在水中的魚類以氨的型式排泄含氮廢物,藉由水中微生物的硝化作用,使氨轉換成可被植物利用的硝酸鹽類,於是橋接了植物與魚類之間的共生關係。 有別於傳統農業,魚菜共生適用於水耕作物,只需利用浮板便可栽種,大幅節省農地面積,既使住在繁華的都會區仍可實現個人化農場的願景。此外,魚菜共生設備簡單,建置方便,可普及每一戶人家,除了可生產無農藥作物之外,亦有淨化空氣的效果,為環境永續發展提供一大契機。 探究教學法立基於建構主義,強調學習者對知識獲得的主動性。藉由魚菜共生之簡易模型的製作來引起動機,並將其融入科學方法的實作中,讓學生從植物生長和魚類的代謝平衡之間,假設各種變因 (如:植株或魚的個體數、魚的體型、光線、菌量。。。等) 對魚菜共生系統的影響,從實驗結果歸納出維持系統穩定的通則,進而培養學生自主行動的科學素養。因應十二年國教的推展,將魚菜共生融入生物學科,可深化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的連結,並搭配探究教學,可強化學生的後設認知能力。